
香港大坑舞火龍
【旅遊經 洪書瑱報導】
鄰近台灣的香港,雖然同屬華人,但有那些是屬於香港當地特有的節慶呢?在香港最獨特的中秋文化莫過「舞火龍」活動,「大坑舞火龍」起源於19世紀末,如今已成為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,每年中秋節期間在香港島天后地鐵站附近的大坑社區登場,活動從晚上8時15分開始,今(2017)年活動從傳統的3天延長到4天,從10月3日到6日天天都能欣賞舞火龍,中秋節當晚舞火龍隊伍更會遊行到銅鑼灣的維多利亞公園直至晚上11時30分。今年的香港不僅是各式各樣的月餅爭鋒,及傳統舞火龍外,今年在灣仔「利東街」中庭將高高掛起一個直徑7米的巨型月亮,邀大家一起到香港賞明「月」!
大坑舞火龍
大坑舞火龍
傳統舞火龍起源於客家人小村莊的「大坑」,原是農夫、漁夫之鄉,在19世紀末時,村莊遭受了一場致命的瘟疫,導使許多居民喪生,根據民間傳說,佛陀告訴村莊的一個長者在中秋節期間舞火龍、燃燒爆竹可以將瘟疫驅走。村民們遵從了佛陀的指示,據傳爆竹和香火所散發出的硫磺最終驅走了瘟疫。於是,這項活動便成了一項為村莊祈求健康與繁榮的年度活動。
走過一世紀,如今的大坑已經由一個小村莊蛻變成一個時尚社區,發展成為香港大都會的一部分。操控火龍可不是開玩笑的事,它由32段組成,重量起過100公斤,尤其光是那「龍頭」就重達48公斤,一片鑼鼓聲中有近300人舞動著一條長73公尺、插上萬枝線香的火龍於街道上飛舞翻騰,平日寧靜的小巷因而變得煙香繚繞、火光閃爍,非常熱鬧!至今香港大坑依舊保存著每逢中秋節前後三晚傳承著舞火龍的傳統,直至2011年被列為中國第三批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。
利東街巨型月亮
利東街巨型月亮
除此之外,今年香港灣仔的中秋「月亮」將特別的不同,展現又大又圓的風彩,在灣仔「利東街」中庭,已於日前(28日)至10月31日期間,將高高掛起一個直徑7米的巨型月亮,這是英國藝術家Luke Jerram的大型藝術裝置─「月球博物館」,創作概念是將遙不可及的月亮變得近在咫尺。
「月球博物館」的巨型月亮裝置已經在荷蘭、英國、法國、愛爾蘭及比利時等地巡迴展覽,這次抵達亞洲首站選址香港「利東街」,直徑達7米的月亮製作精緻,散發出淡淡的藍色光暈,設計主要是將美國太空總署NASA航拍月球陸地的真實景觀完美呈現於大眾眼前,整個10月無論陰晴,都能在利東街近距離賞又大又圓的「明月」!
圖片:港旅局提供